经历了2016年的沉寂,2017年VR行业似乎又上演了VR一体机的王者归来,同时展现不再是单纯的改良,而出现了颠覆式的进化。
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18日,谷歌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 Google I/O上,谷歌强调了今年的重点黑科技之一,就是standalone VR:一个没有线、没有手机、没有电脑、将所有东西都集成在头戴设备中的VR产品。
99VR视界 延伸阅读:略尴尬 谷歌Daydream VR一体机能担大任吗?
无独有偶,早在五月初,国内最早布局VR产业之一的暴风也发布了类似的颠覆式产品——Matrix VR一体机,实现了整机230克的轻量级、清晰度成倍提升、内容及其一体化为核心技术突破。
VR一体机的春天真的来了吗?
有媒体采访到了国内主流一体机厂商Pico CEO 周宏伟、大朋VR的CSO章立、以及IDEALENS CEO 苏文涛(排名不分先后),了解到国内品牌一体机的现状,以及对于谷歌入局VR一体机,以及VR一体机现状的观点。
从热潮到冷静,VR一体机市场渐趋务实
相比去年发布会上的各种撕逼、拼参数的热闹非凡的景象,现在反倒让人觉得有些沉寂。
犹记得,2016年年初,大朋、IDEALENS、Pico、酷开争相发布VR一体机,一时间“一体机才是VR的未来”类似的言论也不绝于耳。
那时候每场发布会的标配一定会有与友商或者和Vive、Oculus、PS VR的参数对比,2K、4K清晰度大PK,内容合作伙伴站台,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撕逼事件……好不热闹。
反观去年下半年到今年,VR一体机的发布会少了很多,浮躁的市场多了一份务实。
“去年我们在C端集中发力开拓生态、做比赛活动。今年目标市场更务实,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。第一我们的出货量要多,第二我的毛利率要达到要求,要赚钱,要支撑研发用。”大朋VR的章立说道。
的确,对于企业来说,不管牛逼吹得多好,不赚钱就是扯淡。
不谈销量,因为大家都不高
销量永远是体现一个市场是冷还是热的最直观体现。
当问到各自的销量时,大家都选择了回避,也证明了这个市场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,不过比较统一的回答是,今年市场情况比去年要好很多。
今年,笔者曾经去华强北调查到,目前VR一体机的销量大概每月为15万台左右,而这个数据是在“专门走量”的华强北,其几乎都是千元以下的廉价机。
华强北都不过如此,品牌一体机则更加“尴尬”,因为其价格相比这些高出了一倍甚至多倍,多在2000-4000元之间。
根据Canalys发布针对中国大陆市场VR产业报告指出,2016年中国大陆市场VR头戴显示器发货量约30万台,大朋VR排名第2,市占16.9%,出货量超过5.1万台,其中大朋旗下VR一体机M2占其总出货量近7成,也就是说,大概出货量为3.6万台(非官方数据)。
据周宏伟称,目前大家销量都在几万台的规模。
VR教育 、体验店仍是一体机需求点,C端需求上升
VR一体机的主要销售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,线上集中在天猫和京东,这是品牌 VR硬件 的两大主战场,也是C端的主要渠道。
而线下则更偏向B端,VR教育以及体验店是其重要领域。
“大朋的一体机有C端与B端两个市场,C端这块京东、天猫是我们主要的电商渠道,线下也有很多渠道,比如机场是2C的。最近增长的部分比较快的就是教育领域,但这个市场才刚开始。”章立提到。
营销活动为大朋在C端带来了比较大的销量。今年春节大朋在全国30个机场、高铁站开展线下活动,在礼品市场中带来了一波热潮。另外,央视春晚中出现的大朋VR一体机也为其带来了意外的广告和促销效果。行业客户的采购也很旺盛,整体看B端的采购量已经超过C端。“B端正在起来。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就是一体机之于B端是个新的产品形态,从需求挖掘到产品落地部署有很多环节,需要一些时间”。
与大朋一样,IDEALENS和Pico这两家也集中在B端。
“总体来看,今年C端市场比去年更加成熟,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如何选择一款体验好的、适合自己的 VR 产品变得愈加清楚,这就带动了我们在C端的销量。而B端客户在选择合作产品时会更加挑剔,考虑因素也会更多,比如产品本身的特性优势、厂商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淀等;当然不少B端客户最终也会辐射到C端场景。所以总体上我们的B端订单会高于C端,但具体比例我们没有做精细核算。”IDEALENS 苏文涛提到。
同时,苏文涛坦言,2016年下半年,IDEALENS对有可能和VR产生化学反应的行业,比如旅游、能源、医疗、教育等都进行了深入和持久的探索,最终看到VR+教育或者说教育+VR,是2017年乃至2020年VR落地的重要行业选择,为此特地去学校对K12、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等典型场景进行了细致研究。
Pico的周宏伟也提到,教育、体验店还是选择品牌 VR一体机 比较多,毕竟考虑到之后的服务和支持,包扩软件支持,而这个市场最后也是品牌的市场。目前量虽然不高,但情况比去年好很多,是一个逐渐发展扩大的过程。对于Pico来说,线下体验店是其VR一体机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,不过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在今年开始萌芽。
孕育中的新市场——VR+营销
经过了一年的市场教育,人们对VR的认知度有了很大提升,而应用场景也从单纯的娱乐转变为更加精准的行业应用。不只是在教育领域,快消品、旅游等各类营销都成为了VR一体机的新市场。
“VR一体机市场接受度在提升,去年大家的关注点都在PC VR上,但是从一些客户应用来看,大家在个别的场景里面发现了一体机的特点和优点。”周宏伟提到,VR一体机市场在变化,最重要的是找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。
现在Pico的一体机的最大销售渠道在于一些特定的行业需求,比如最近和国内某奶业巨头的合作,有几千台的需求;另外和中国人寿也有几千台的订单……
“最早期市场是用三星手机+ Gear VR ,这样成本并不低,虽然他们也可以用其他手机,但是其他手机体验非常不好,从体验、价格维度来看,一体机是很好的解决方案。”
在周宏伟看来,B端营销市场潜力非常大。“VR等于就是一张屏,营销比如电视广告、户外广告,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,它是没有边界的。只要是需要更好视觉体验的,或者需要全景等,都可以用VR来做营销。”
当然,在这个市场尝试的不只是Pico。大朋VR也和宝洁合作,使用350台大朋VR一体机,做VR会议播放。章立说,“VR一体机的应用场景我觉得教育肯定是一个,另一个是旅游。旅游景点,比如故宫、展馆。还有一个就是VR+营销,VR看房也好,核心是为了卖房,是为了促进转化率,营销是非常适合一体机的市场。
我觉得2017年就是聚焦B端之年,17年C端会有大的增长,但是增长的空间会更大、幅度更大的肯定还是B端的行业的深挖,这一块是中国的强项,各个行业,包括医疗、工业,虽然谈的比较少,其实有很大的应用的场景,我们有合作伙伴他们在精神治疗、辅助康复已经有实际案例出来,而且效果还不错。”
巨头进入,国内一体机厂商怎么看?
以往 VR一体机 是中国厂商的独角戏,不过现在,其已进入国际巨头的视野。今年年初,高通、英特尔纷纷加入战局,不过他们的入局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为了更好展示自家的芯片。而谷歌此次和 HTC Vive 、联想一起进入一体机市场,则有着更重大的意义。
对于谷歌的加入,三位虽然都有着不同的观点,不过一致认为对于行业是好事,巨头的进入,不只会撬动C端市场,不论是对创业环境,还是对硬件、内容都会有非常大的推动。
章立认为,“Google牵头做一体机的逻辑和他们做手机是一样的,他们对生态是树立标杆。价格的话,我们觉得对中国公司没有太多的问题,供应链的价格是透明的,无非就是量的问题。但是说白了就是量大的公司,有成本优势,这个在 VR 行业不是太明显,用户在乎的是体验,价格之间的差不会太大。”
Pico的周宏伟也提到,“我是100个赞成谷歌应该进来,因为这种大产业级的东西,不能指望创业公司推动。C端在等用户长时间使用的场景和内容,这部分显然不是国内这些做品牌、创业公司推动得了的。谷歌进来的话对产业推动非常大,最重要的是内容,因为他们背后很多做VR相关应用内容的人。”
在周宏伟看来,谷歌重点是在安卓系统分支的演进,其实VR跟手机整个平台还是相关的,谷歌是手机行业系统的一个引导者,他在VR上推动的话肯定是很有作用的。
IDEALENS的苏文涛也认为,谷歌的进入对于国内一体机产品来说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大厂入局,能更快地带动整个行业发展,也能迅速淘汰一大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。
总结
移动VR一体机的跑道上的选手暂时还不多,纵观下来,Facebook的VR一体机还在研发中,Sony VR则在收割消费者的钱包上大下功夫。谷歌的standalone VR还没有见到正式发售的宣传。
一直以来,在公众的认识中, VR盒子 主打入门体验,以其价格低廉获得市场;PC端VR主打核心用户,主打高端市场;VR一体机夹在中间,则处于比较“尴尬”的境地,论性能拼不过高端产品,论价格低不过VR盒子。
同时,VR一体机还面临着清晰度、性能以及价格多方面的瓶颈。但技术上的瓶颈并不会是永远的,在芯片、系统底层、屏幕多方推动下终将解决。对于VR一体机来说,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独有的优势和应用场景,至少现在看来,其市场比之前更明朗了。
现在的一体机还是早期接受者,它的量是需要时间的,这个时间就是产品优化的时间。而产品的量不是说我们打鸡血、打广告就会爆发,这其实是个过程,作为VR的创业者,我们要确保自己在往前走,坚定这个方向是对的,跟着行业一起成长,不要被市场落下。
或许VR一体机的未来正如大佬们所言:“长远来看,一体机市场的量一定是超过PC的。”
来源:99VR视界